你好哇,我是林小西。
猫叔在书里曾说:被重视、被鼓励、被夸奖、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需要,是你的刚需,也是别人的刚需。
在我看来,被温暖、被安慰、被治愈,也是每个人的刚需。
最近看了一本书,心情久久无法平静,必须写点什么才能抒发内心的触动。
这本书豆瓣评分8.7,在微信读书也是一本神作!它就是《我要闪闪发亮的人生》。
📖书名:《闪闪发亮的人生》
✍🏻作者:白圆月
⭐评分:8.7
展开剩余89%01.
作者简介
这本条漫书,是韩国作家白圆月所作。
作者也曾受到《小王子》的影响,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,时间不要流逝,一直累积。
想要像第一次读《小王子》时那样,想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人。
02.
书籍简介
很多人或许都像作者一样,小时候总是以为长大之后,一定可以拥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人生。
理想总是很丰满,但现实却很骨感。
长大之后却发现:生活只是日复一日的庸常。
今天和昨天一样,明天看起来似乎也会和今天一样。
如果你也正因为重复、单调、乏味的生活,而逐渐迷失自己,不妨打开这本书,看见人生另一种可能。
03.
读书感悟
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有很多,接下来分享几条书中比较有感触的地方。
1)忘记了自己喜欢什么
或许很多人工作之后,便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。
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,什么事都不想干,只想躺着刷手机。
偶尔在某个午夜梦回之时,忽然意识到:
时间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流逝吗?我不想这样,却又不知道要做些什么。
书中的主人公朴宥娜,也是如此度过着自己的人生和生活,逐渐被琐事占据,而忘记自己喜欢什么。
后来朴宥娜从儿时的自己身上,找到了方向和慰藉。
在收拾房间时,翻到了自己尘封已久的小学日记本。
那个梦想着成为诗人的、年幼时的自己,与忘记了梦想的自己,距离太远。
之后回想起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和渴望,投身于阅读和写作的海洋。
我们都可以从自己独特性的人生经历中,窥见自己真正的热爱所在。
只不过蒙尘太久,久到我们总是会遗忘来时的路。
需要我们反复回头望,去找回最初的自己。
2)人生似乎一眼可以看到尽头
很多人为什么会怀念从前、怀念年少时光?
或许就是因为那时候,总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!
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拥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人生,而不是现实中可有可无的螺丝钉。
但大多数人又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一个上班族,过着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,明天总是一成不变。
久而久之,被现实生活磨平了棱角,再无以往敢于破局的勇气和心力。
分享一段博主@花大钱 的语录,放在这里很适合。
大意是这样的:
我只羡慕一种人,那就是拥有破局的勇气的人。
不懂得破局的人,每天为一份糟糕的工作卖命,为一段糟糕的感情内耗。
日复一日,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,就像一只被温水煮了太久的青蛙,麻木而被动地忍受着一切。
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,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10年、20年之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。
被禁锢在眼前的生活中,所有的可能性都已经丧失。
但他就是没有勇气向前一步,没有勇气亲手毁掉自己现在已经拥有的、但却极其糟糕的一切。
甚至他会找理由说服自己:没什么好改变的,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这样?
于是他们变得普通,变得平庸,越活越狭窄。
很多人以为自己避开了未知,避开了风险。
却不知自己的一生,就是被困在一个所谓安全的怪圈里面,受苦受罪。
3)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?
这个扎心的问题,可以好好思考一下。
或许我们和书中的朴宥娜一样,在家里摆了几本书,大部分是励志类的鸡汤。
但是好像却从来没有读完过其中任何一本?
一直忙着糊口,或者给自己找借口太忙了没时间读书。(转头却去刷短视频了)
关于读书,想分享陈平原老师的一段话:
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,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,你就必须知道,你已经堕落了。
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,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,
你还有追求,还在奋斗,你还有不满,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,另一种生活方式。
如果你还想看见生活以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,一个简单的方式,就是大量看书、多看书。
因为,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。
你的所有疑问和人生困惑,几乎都可以从书中寻找到答案。
04.
写在后面
这本书虽然是条漫书,但其中也饱含哲思与人生感悟,在阅读的过程中,总是能瞥见自己的身影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裸辞的原因之一。
我不喜欢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,不喜欢单调、沉闷、乏味日复一日的生活,不喜欢把自己大好的时光,浪费在给别人打工上。
当然,也是为了年轻时的一口气,对自己梦想的追逐、对诗和远方的渴望,以及对人生无限可能性的探索欲望。
周岭老师在《认知觉醒》中写道:
人生没有什么定数,不折腾,时间同样会过去,所以,去做总比不做好,开始总比放弃强。
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,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。
我们常说,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,其次就是现在。
然而现实中,总是有太多的人抱怨:太迟了已经来不及了、我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了、我做不到……
于是又一次错过了“现在”这个时机。
就像周岭老师在书中举的真实的案例:
褚时健,74岁才开始创业种橙子;
王德顺,79岁走上T台;
摩西奶奶,76岁开始学画画,80岁举办个人展;
……
所以,哪有什么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呢?
“现在”永远是开始的最好时机。
你永远不能重复着昨天的生活,却奢望明天会有新的改变。
一个人若是放弃了成长,5年、10年之后肯定还是老样子。
但只要去改变、去行动,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。
• End •
作者简介:
林小西,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。
2022年开始觉醒,大量阅读大量输出。
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,通过自律和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!
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536/1000 天。
如果你也热爱读书写作,欢迎一起交流学习。
发布于:湖北省股票杠杆10倍.在线配资平台.配资注意事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